以青年之力创变未来 | 公益未来·青年发展项目团队风采展示(五)
编者按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养蜂大国和蜂产品生产第一大国。但与此同时,该产业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公益未来·青年发展”项目中的蜂险行动团队从“气候行动”的角度进行调研,试图寻找问题并提出建议。让我们来看看他们的经历和收获。
成员感想
感想Ⅰ
张珊
通过密云县和昌平区蜂业气象指数保险推广与实施情况的了解,有以下三点感悟。第一,同样在北京,不同区县的蜂业发展情况差异还是比较大的。密云县的蜂业在合作社的带领下已经实现了规模生产,蜂业气象保险的推广情况比较好,但昌平区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蜂业发展体系。
第二,北京蜂业的发展远比我们调查前想象的要好。密云县政府比较重视蜂业发展,合作社也在大力推进蜂业的智能化和数字化,比如建立智慧蜂业管理平台,通过手机APP就可以掌握蜂农的动态和信息。
北京奥金达蜂产品专业合作供图
第三,北京蜂业现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①市场不足,蜂蜜不是生活必需品,存在着优质不优价的现象,②人才缺乏,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和市场营销人才,③虽然密云在大力发展养蜂业,但是养蜂业很难像其它农业一样蓬勃壮大起来,叫好不叫座。总的来说,北京市蜂业的发展不仅仅是推广蜂业气象指数保险这么简单,还要从生产专业化程度、销售渠道拓宽、加强人才培养等多角度出发,才能切实保障并提高蜂农的利益。
在短视频平台上建立视频号,对气候变化与蜂业可持续发展进行科普宣传,这些短视频已获得可观的浏览量1w+以及点赞数量500+
感想Ⅱ
朱珈仪
经过此次调研有两大收获。第一,对蜂业、农业的新认知。首先,这次的调研给了我对养蜂业乃至农业一个全新的认知。在之前的认识中,非种植业、畜牧业的农业生产是逐渐被现代化、工业化淘汰的。但通过对北京奥金达养蜂合作社的访谈,我了解到了养蜂业可以做到极致的精细化、智能化,与现代经济新模式(直播带货、智能超市)以及新科技(智能app)做到完美融合,进行深入的纵向发展。并且,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是来自1950年代的生产合作社,这是传统农业发展模式在新时代的创新与延续。与此同时,蜂业气象指数保险这一产品也是农业领域纵向、精细化发展的表现,是农业现代化的彰显。
第二,进行实地调研的技巧需要磨练。团队与保险公司、合作社联系的碰壁显示出了实地调研的真实困难,如何与企业、社会组织以及政府进行有效、友好的对接是每一位调研者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修炼、打磨的技巧。
感想Ⅲ
杨自如
通过对密云县和昌平区蜂业气象指数保险推广和实施情况的调研,有这样几点感触:第一,蜂业气象保险所属的农业险在各大保险公司的业务之中属于边缘险种。本组所探访的保险公司对农业险的销售大多偏于消极,保险公司几乎不会直接与农户对接;
第二,密云县蜂业合作社在保护蜂农利益上的作用不可低估。在设计调研方案之初,本组成员主要关注的主体为蜂农、政府及保险公司。然而经实际探访后,本组成员发现,以奥金达蜂产品合作社为代表的蜂业合作社搭建了让蜂农了解蜂业气象指数保险的重要平台,而且设计了合作社二次返利的制度最大化降低蜂农养蜂风险,提高他们的积极性,蜂业合作社在推广、实施蜂业气象指数保险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第三,密云县及昌平区的养蜂业均存在市场、人才方面的瓶颈。品牌建设不到位导致蜂蜜优质不优价,市场问题突出;市场问题又直接导致养蜂户数量的不足及专业技术人才、市场营销人才不愿进入蜂产品行业,这又导致品牌建设工作迟滞,构成恶性循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可能在于政府为人才引进保驾护航,打破这一循环。
感想Ⅳ
周佳仪
一是,“小农意识”限制了农民对农业风险的管控意识,这也影响了保险产品的发展愿景,农民自己对保险的观点正在成为限制农业保险在乡村的发展重要要素之一。在采访过程中我们意识到小农意识形态的改变还需要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二是,企业对农业保险重视程度有待提高。农业保险是由保险企业主导推广、政府协助来达成的。由于农业保险的低利润性,保险企业基层销售对农业保险较为轻视。政府应当在其中发挥协调作用,给予保险企业定额补贴,增加基层人员的销售积极性。
往期 ·回顾
团队成员| 朱珈仪 杨自如 周佳仪 张珊
封面 | 高正筠
排版 | 高正筠